今年暑假,我校组建了16支教育关爱实践队赴省内部分县(乡),开展课业辅导、亲情陪伴等关爱活动,优化当地教育资源,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坚守二十二年 关爱回汉儿童在溪尾
轮机工程学院关爱回汉小学实践队第22年走进翔安区溪尾村回汉小学,开展暑期支教和农村调研活动。实践队开设了厦门会晤小课堂、垃圾分类知识宣讲、艺术兴趣养成、趣味运动等课程,同时走访调研村里的祭祀、房屋和饮食文化,深入了解溪尾村20多年来的发展和变化。
“支教虽然很苦、很累,但是有一种力量始终激励着我,那就是孩子们热切求知的目光。”课程结束时,队员侯庆伟感慨万千。
“不忘初心,毅力前行”,二十二年的坚守、传承和奉献,体现的是集大学子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精神品质。

绽放七年丹青 艺术下乡支教进连城
用粘土捏小动物,用简单的线条画日常用品,用剪刀剪出花草树木……一张张热切而充满欢乐的笑脸,这就是美术学院连城三下乡支教队的教学现场。他们已连续7年来到闽西红色小县城连城进行义务美术教育培训。
学院12名实践队员为连城253名7至13周岁的在校小学生开设了素描、超轻粘土、简笔画、色彩、刮画、创意绘画、剪纸、国画等有趣的美术课程,满足不同孩子们的学习需求。他们精心准备每一堂美术课,提高了孩子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艺术情怀和审美情趣。

共筑青春沃土 关爱留守儿童赴漳平
教师教育学院“青春沃土”实践队奔赴龙岩市漳平市吾祠乡,针对吾祠学校的现状以及当地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开展暑期“爱心支教,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该实践队积极开展多种综合课程的教学活动,帮助孩子提高语言素养、手工创造能力,以及艺术与审美素质,力求打造贴近学生心理、形式多样又有温度的课堂活动。他们还走访了村民和相关单位,倡导从思想上找根源,以解决贫困留守的问题,传播教育脱贫的理念。
“我们捧出一颗真心来,带着爱与奉献的初衷出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温暖,收获欢乐与成长。” 实践队队员柯雅雯说。

撒播体育之光 体育支教奔泰宁
体育学院“心怀中国梦•体育筑青春”实践队到泰宁县开办了为期6天的留守儿童体育夏令营。在泰宁朱口镇第二中学的操场上,高低手运球、双手交叉运球、双手胸前传球和双手击地传球,篮球被娴熟地抛起、接住,一招一式,花样百出,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实践队队员的表演。
夏令营期间,实践队队员们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教授孩子们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突发状况、紧急事件的处理方法,还有针对性地编制体育课程,开展相关实践教学。“这次实践不仅仅是为了普及体育知识,让更多孩子们感受到体育本身的魅力,更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实践让更多人关注到贫困地区体育设施欠缺、师资匮乏的状况。” 实践队长朱海说。

点亮阅读心灯 诚毅同行进长汀
诚毅学院“罗普特•诚毅童行长汀支教队”秉承“阅读点亮心灯,绘本塑造品格”的理念,在12天的支教时间里,到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中复小学开展了亲情友情、自我保护、情绪管理、我爱科学等9个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塑造他们的良好品格。由于教学效果良好,参加的孩子从最初的60人迅速增加到90人,本校学生、邻校学生、甚至县城小学的学生都闻讯而来,受到学生家长们的充分肯定。
支教队队员说,生活在中复这个具有浓厚红色文化底蕴的革命村庄,孩子们从小就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但由于教育资源匮乏,他们对未来仍充满迷茫。我们之所以选择来到这里,是想为他们播下阅读的种子,点亮他们心灵的那盏灯。

相伴空巢老人 温情关怀入南安
工程技术学院挽手伴夕阳实践队,到泉州南安市黄田村开展空巢老人的关爱陪护活动。
为了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实践队深入众多老人的家中,为他们量血压,普及必要的医疗知识;请来镇里的理发师帮他们修剪头发。实践队队员们还在村里的戏台上给老人们播放电影,组织他们一起包饺子,手把手地教他们折纸,增添他们的生活色彩。
实践队队员们希望能将关怀与祝愿切实地传达到每一位空巢老人的心中,看着老人们脸上流露出的一幅幅幸福表情,一阵阵暖流流进队员们的心里。

我校学子“明辨善思,不忘支教初心;孝赡敬养,不辱关爱使命”。暑期实践队员们带着爱和责任走到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身边,播散光和热,温暖他们的生活,点燃他们的希望。
(文:刘晓颖/图:相关实践队/编辑:宣传部)